中国机床业:发展重点产品突破关键技术
虽然我国连续9年位居世界金属加工机床*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但从整体来说主机大而不强、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发展滞后等问题明显制约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经过分析总结,得出机床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在产品类型上,多年来主机总体水平与*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能够为用户提供成套、成线服务的企业很少,缺乏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承担更为复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能力,市场急需的中数控机床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量较大的主机产品有: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精密磨床和特种加工机床等。数控系统和功能布局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国产中档数控系统95%以上依靠进口。功能部件国内*为30%,其中功能部件*更低。中国台湾地区品牌功能部件约占国内市场的50%,其余20%为欧盟、日本等品牌产品。
而已高速、高精、复合、智能等为特征的数控机床关键技术虽然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一批共性、基础技术和新产品研发也有了新的进展,但与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关键技术,如:高速高精运动控制技术、动态综合补偿技术、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技术、智能化技术、高精度直驱技术、可靠性技术等尚需进一步突破。有些重大技术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路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体系高新技术支撑。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走“两化融合”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发展数控机床为主导、主机为、完善配套为基础,重点突破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薄弱环节,加快数控机床产业化。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坚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由机床工具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
虽然我国已经荣膺世界*机床生产与消费大国的,但是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上,我们与*仍有较大一段距离。因此,“十二五”期间,机床行业的发展仍需发展重点产品,突破关键技术。